第23节(1/2)
麽这做法,是引蛇出洞吧──容王的存在,太碍事了。
不过他还是太托大了。万一他出了什麽事,就算死一百个容王,也是不够。
而那位被派去征北的唐王……战火无情,希望他平安无事。他那样一个人,在京城赋闲年余,这次能重新率兵,一定很高兴吧?
敛衣想著唐鹏云的样子,思绪跑开,不自觉地竟然笑了笑。
北楚和九天向来是死敌,属於一年和两年战的关系。九天原本兵力不强,因此多年来一直处於挨打状态,虽还不至於割地,银钱上倒也赔了不少。
而唐鹏云,就是九天朝中少见的常胜将军。也许是将门虎子,也许是天生英才,总之他指挥的战役,竟没有输过。因此虽然九天朝的惯例向来是宗室官不过三品,兵不过千人。唐鹏云却破了这个例。
实际上两国交战,宋筝离开京城,便有些说不过去了。不过想到这可能是宋筝和唐鹏云商定的计划,倒也不为宋筝担心。他在宫中困了很长一段时间,乍一出宫,就算身边还有侍卫寸步不离看守,他也觉喜悦。尤其此刻近夏,天还并不炎热,而是带著 Ch_ao 湿的温暖,让人感觉很舒服。
一行人行行停停,走了小半个月才到江南。盛世气象,百姓熙熙攘攘来往各处,从衣衫和面色上可以看出大多生活得不错。
宋筝既是“微服私访”,随行的车撵也便极简单,而侍卫平素都低调随行,并不张扬。敛衣深知他们是外松内紧,逃也逃不了,干脆放下一切,跟著看花赏景,倒也自得其乐。
江南百姓深受洪灾之苦,宋筝这次私行,正事自然是不能耽误,陪伴敛衣的时间也就少了很多。尤其是刚到每处时,一直都带著人四处实地考察,哪里能游山玩水?
这种情况下,一般是由侍卫陪伴敛衣四处转悠。太平年景,百姓便是议论朝政,也尽是赞扬之声。
但是随著时间的经过,渐渐开始有了不好的传闻。
“你听说没?北楚国大军压境一个多月了,我娘舅说他们要攻到京城了呢!所以皇上才跑到江南来……”
“你胡说什麽?北楚国那边已经解决了啊,你都没有听到消息吗?”
“解决是解决了,但是啊,听说唐王爷……到这边来,我们偷偷说……”
“不会吧?要是真有事,皇上不可能还在江南这麽悠闲吧?”
“这种事谁明白呢?也许是皇上故布疑阵也不一定,不过啊……那个唐王多年来手握大兵,想必是不甘隐退的,他和容王又……”
“太子年幼,後宫无人,皇上多半也是怕危险吧!”
“喂,你说定北军开回京城,真的有这码事吗?那不是很危险?”
总之此类议论纷纷,不一而足。敛衣心中虽然清楚宋筝和唐鹏云之间的关系,此刻倒也不由忐忑起来──毕竟那张龙椅的诱惑,是足以打碎一切感情和信任的。
就算唐鹏云真的无意问鼎,他身边的人呢?挟住兵行粮草补给命脉的容王呢?那数十万定北军呢?就算他不想做皇帝,他手下的人,难保没有想做丞相做王爷做将军的。
战事若起,九天大好河山难免生灵涂炭,甚至疆土落於他国之手。而他的皇上,将可能不再是皇上。
唐鹏云,你究竟是怎麽想的呢?这江山对你来说,应该不是那麽的重要吧,不是麽?
虽然有敛衣的良好愿望,流言却也越来越多,渐渐向敛衣期望的反方向发展而去。一行人沿著江继续南下,在路上不断听说唐王带兵回京,进京後以皇上外出为由,怎麽也不肯交回兵权。甚至有人便道,唐王早有反意,南下追杀皇上的兵已经派出,就等著杀皇上然後立太子当傀儡,他好做摄政王。
至於容王,更是不安分。他掌管的是西北一带供给,此刻动作频仍,有直指京城之意。定北军大军粮食命脉被他掌握著,自然一直要听从他的命令。百姓纷纷议论,怕是这容王有反意了。
不过他还是太托大了。万一他出了什麽事,就算死一百个容王,也是不够。
而那位被派去征北的唐王……战火无情,希望他平安无事。他那样一个人,在京城赋闲年余,这次能重新率兵,一定很高兴吧?
敛衣想著唐鹏云的样子,思绪跑开,不自觉地竟然笑了笑。
北楚和九天向来是死敌,属於一年和两年战的关系。九天原本兵力不强,因此多年来一直处於挨打状态,虽还不至於割地,银钱上倒也赔了不少。
而唐鹏云,就是九天朝中少见的常胜将军。也许是将门虎子,也许是天生英才,总之他指挥的战役,竟没有输过。因此虽然九天朝的惯例向来是宗室官不过三品,兵不过千人。唐鹏云却破了这个例。
实际上两国交战,宋筝离开京城,便有些说不过去了。不过想到这可能是宋筝和唐鹏云商定的计划,倒也不为宋筝担心。他在宫中困了很长一段时间,乍一出宫,就算身边还有侍卫寸步不离看守,他也觉喜悦。尤其此刻近夏,天还并不炎热,而是带著 Ch_ao 湿的温暖,让人感觉很舒服。
一行人行行停停,走了小半个月才到江南。盛世气象,百姓熙熙攘攘来往各处,从衣衫和面色上可以看出大多生活得不错。
宋筝既是“微服私访”,随行的车撵也便极简单,而侍卫平素都低调随行,并不张扬。敛衣深知他们是外松内紧,逃也逃不了,干脆放下一切,跟著看花赏景,倒也自得其乐。
江南百姓深受洪灾之苦,宋筝这次私行,正事自然是不能耽误,陪伴敛衣的时间也就少了很多。尤其是刚到每处时,一直都带著人四处实地考察,哪里能游山玩水?
这种情况下,一般是由侍卫陪伴敛衣四处转悠。太平年景,百姓便是议论朝政,也尽是赞扬之声。
但是随著时间的经过,渐渐开始有了不好的传闻。
“你听说没?北楚国大军压境一个多月了,我娘舅说他们要攻到京城了呢!所以皇上才跑到江南来……”
“你胡说什麽?北楚国那边已经解决了啊,你都没有听到消息吗?”
“解决是解决了,但是啊,听说唐王爷……到这边来,我们偷偷说……”
“不会吧?要是真有事,皇上不可能还在江南这麽悠闲吧?”
“这种事谁明白呢?也许是皇上故布疑阵也不一定,不过啊……那个唐王多年来手握大兵,想必是不甘隐退的,他和容王又……”
“太子年幼,後宫无人,皇上多半也是怕危险吧!”
“喂,你说定北军开回京城,真的有这码事吗?那不是很危险?”
总之此类议论纷纷,不一而足。敛衣心中虽然清楚宋筝和唐鹏云之间的关系,此刻倒也不由忐忑起来──毕竟那张龙椅的诱惑,是足以打碎一切感情和信任的。
就算唐鹏云真的无意问鼎,他身边的人呢?挟住兵行粮草补给命脉的容王呢?那数十万定北军呢?就算他不想做皇帝,他手下的人,难保没有想做丞相做王爷做将军的。
战事若起,九天大好河山难免生灵涂炭,甚至疆土落於他国之手。而他的皇上,将可能不再是皇上。
唐鹏云,你究竟是怎麽想的呢?这江山对你来说,应该不是那麽的重要吧,不是麽?
虽然有敛衣的良好愿望,流言却也越来越多,渐渐向敛衣期望的反方向发展而去。一行人沿著江继续南下,在路上不断听说唐王带兵回京,进京後以皇上外出为由,怎麽也不肯交回兵权。甚至有人便道,唐王早有反意,南下追杀皇上的兵已经派出,就等著杀皇上然後立太子当傀儡,他好做摄政王。
至於容王,更是不安分。他掌管的是西北一带供给,此刻动作频仍,有直指京城之意。定北军大军粮食命脉被他掌握著,自然一直要听从他的命令。百姓纷纷议论,怕是这容王有反意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