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1节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一对有情人,却因各自脾性使然,不曾说个明白,而后孤鸿子身死,竟致二人翻脸,最终落得如此收场,委实可惜。”

    郭襄道:“是,孤鸿子之死,算来也非她二人不欢而散的本因,那黛绮丝的脾性和小艳青可真是相仿,都自恃高傲过了分,一个道不破,一个自欺人,到最后,一个落发出家,一个另嫁他人,好一场造化作弄。”

    黄衫女子默不作声,不知想到什么,好一阵子,才轻轻地道:“到底她二人也是相互有心,紫衫龙王如今已晓得彼此心意,灭绝师太泉下有知,想来也会宽慰,我……我确羡慕。”

    归程一路海上晴朗,坐船驶的顺遂,到了陆地,反倒天候阴沉起来。

    其时中原大地烽火连天,二人为少行陆路,不在闽粤一带靠岸,而是坐船多行,自东边海岸着陆,是在山东境内。黄衫女子欲回古墓,只需往山西行过,便可入陕。

    这日二人打马行到黄河要津,连路来见百姓大多携老扶幼的弃家奔命,都不禁伤痛,悲悯之心愈凛。如今大元气数将尽,中原四起义军,杀得是烟尘滚滚,这些义军却又各自称王,以朱元璋为首,其次有陈友谅、张士诚、方国珍等势力,虎踞龙盘,各居于一方,谁也不肯将开国皇帝的宝座拱手相让。

    眼见天色已晚,黄衫女子收缰遥望,见四下里长草没胫,怪石迫人,暮霭苍茫间,远远的有处村落,便道:“这夜已近,再赶路只怕错过人家,当晚不如将就在此罢。”郭襄也勒马停在她旁,看四下静悄悄的绝无人声,连乌鸦麻雀也没一只,只有那处小村庄里还隐隐绰绰亮着灯火,便道:“杨姑娘说得是。”

    二人打马前奔,约莫一刻时分,进了村口,有村汉三两聚在一处,正将各自家当分装上牛车,再用绳子捆得严严实实,闻得马蹄声近,都齐齐止了动作,瞪将过来。郭襄见他们面色中惊怒交杂,心知眼下正逢乱世,村民听到骑马的多半会以为是官兵,便跃下马来,走近问道:“各位莫慌,我们只两个女子,并无恶意,只因夜行山路,寝歇不便,才至此讨个住处。”说着从怀中摸出几颗碎银,递与过去。

    “小小心意,算是报答相容之恩。”

    其他村民听得马蹄声进了村子,都不禁三三两两围了过来,这下见郭襄与黄衫女子确是两名秀美女子,倒也置下几分心,只见一个伛偻老妇走上前道:“不是官兵便成,收容二位本也不是甚么难事,可这银子倒也不必的了,只因我村上下今夜便要举迁,怕是招待不得客人。”

    黄衫女子道:“作甚么要举村迁走?是战祸要来了么?”那老妇说:“眼下四处都在打仗,谁又晓得何时会殃及到自个头上?听说甚么吴王、诚王的兵就要渡江了,到时候打得鞑子只往后退,那群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为,可不祸害咱们不得宁息么!”

    郭襄道:“我听闻吴王朱元璋在集庆路势深根固,手下大将带兵攻城后,并不滥杀胡抢,军中严禁掳掠,有个别兵士犯禁,立即处死,是以他的军队颇受百姓拥护,我看众位要逃,不如都往集庆去。”那老妇连声应下,见郭襄出言相助也是感激,面露歉意,道:“多谢姑娘你的提点,只是咱们这夜里只睡一会子,约莫三更漏下就要趁晚走了,犹恐再耽一日,蒙古人的兵退回来,便祸害了性命,你二人……”

    黄衫女子接口道:“不妨事,半夜里你们且兀自去,收拾两间屋舍与我们便是。我与郭姑娘只歇一夜,既不怕元兵,也不怕哪一来路的军队。”众人见她说话冷冷冰冰,瞧来不甚好相处,都不敢驳她言语,郭襄早习以为常,笑笑道:“正是,还劳大伙行个方便。”说着将那几颗碎银硬是塞到了老妇的手里。

    当夜二人便宿在村里的小茅屋中。

    这村子破落,人又不少,家家都是几口子住一处,那老妇好歹才腾出一间房来与她们,自己则睡到外头的厨下去,胡乱拿褥子层层的裹着,夜里风冷,她点起灶火熏在一旁,倒也不甚寒凉。

    郭杨两人兀自入了里屋,预备褪衣就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