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节(1/2)
官和荣少锦上前给姜闲帮忙。
众人一直活忙到天空泛白,针刺之后又给兴乐帝灌过两碗药,他才全身虚脱地悠悠转醒。
所有人也才长松一口气。
兴乐帝愣愣地看着屋顶好一会儿,才转动眼珠,一一看过屋中众人。
吕宦官握着他的手,低泣着说:“陛下您终于醒了!醒了便没事了!”
兴乐帝目光先是定在荣少锦脸上片刻,再扫过其他人。
姜闲和众大夫会意,都退出屋去。
吕宦官给荣少锦让出位置。
兴乐帝气虚地费劲开口:“那两个……孽畜……”
荣少锦跪在床边,低声答道:“我和李将军赶到时,武敏吉已经杀了太子(宣王)。如今武敏吉和那女人都被李将军关押着,没有再惊动别人。”
兴乐帝嘴角抽动下,像是想笑又没有力气。
他喘了几口气,才继续说:“你是……如何发现……进宫来……”
荣少锦说出提前对好的说词:“我发现有一队冒充羽林卫的人围了景王府,感觉不对劲,担心宫里会出乱子,就赶到北门。恰好北门值守的李将军是爹的旧部,我动之以理,他便和我一同进宫寻找您。”
兴乐帝定定看他片刻,没对此说什么,转个话:“景王……”
荣少锦:“我出来时让家将去救了。先前回去接姜闲进宫给您看诊,得知家将们已经赶走那群人,将景王与王妃接到家中保护。”
兴乐帝闭上眼睛,又喘了几口气,再次睁眼看他:“你确定……是景王了吗”
荣少锦轻叹,双手握住兴乐帝的手:“舅舅,你一定会好起来的。”
兴乐帝这回费力地笑了下,目光转到后面吕宦官身上。
吕宦官立刻上前,听兴乐帝念了几名重臣的名字:“去,把人都叫来。”
等人期间,姜闲给兴乐帝行过第二次针,这回用上了艾灸。
吕宦官再喂他吃了半碗粥,兴乐帝的脸色才没再青白得那么渗人。
几名重臣被羽林卫带进屋中,一见兴乐帝的模样,心头就重重一跳。
先前他们见来传旨的是羽林卫,而不是平常的宫中内侍,心下就已经奇怪,此时更是已经闪过好几种猜测。
兴乐帝示意他们看向已经摆好笔墨与杏黄锦帛的桌面,下了三道旨意。
第一,宣王、端王犯上谋逆,褫夺宣王的皇太子之位,着大理寺、刑部、御史台共同审理此案。
第二,开阳侯、北门将军等所有勤王有功者,论功行赏。
第三,册封景王为皇太子,在皇帝养病期间行监国权。
虽只是短短几句话,却不难想象出刚过去的一夜有多么惊心动魄。
几名重臣相互看看,躬身应是,到桌边低声商量片刻,就提笔起草诏书。
三道诏书写完,一一念给兴乐帝听,确认无误,再誉抄一份存档。荣少锦取出玉玺,在六卷圣旨上盖下印。
几名重臣见是他拿着玉玺,禁不住又相互对着眼色。
一切尘埃落定,吕宦官叫来马车,让羽林卫将兴乐帝送回寝宫。
李将军会带人一直“护卫”几名重臣,确保他们在等下的朝议上宣读那三封诏书,并给新储君献上玉玺。
荣少锦、姜闲和华大夫则出了宫,各自回家。
且不说那三封诏书将会引起何等轰动,此时荣少锦还是和姜闲共乘一骑,带着家将们慢慢往长公主府走。
大事终成,荣少锦彻底放下心来,亲密地搂着姜闲,下巴搭在他肩上,用只有两人听得见的低声问:“圣上还能好起来吗”
姜闲轻叹:“元气大伤,只能好好养着,不能劳心劳神。而且,以后都不能人事了。”
荣少锦跟着叹气:“能捡回一条命已经是大幸。你都不知道,我见到的时候还以为没救了。真没想到武敏吉能这么毒,要
众人一直活忙到天空泛白,针刺之后又给兴乐帝灌过两碗药,他才全身虚脱地悠悠转醒。
所有人也才长松一口气。
兴乐帝愣愣地看着屋顶好一会儿,才转动眼珠,一一看过屋中众人。
吕宦官握着他的手,低泣着说:“陛下您终于醒了!醒了便没事了!”
兴乐帝目光先是定在荣少锦脸上片刻,再扫过其他人。
姜闲和众大夫会意,都退出屋去。
吕宦官给荣少锦让出位置。
兴乐帝气虚地费劲开口:“那两个……孽畜……”
荣少锦跪在床边,低声答道:“我和李将军赶到时,武敏吉已经杀了太子(宣王)。如今武敏吉和那女人都被李将军关押着,没有再惊动别人。”
兴乐帝嘴角抽动下,像是想笑又没有力气。
他喘了几口气,才继续说:“你是……如何发现……进宫来……”
荣少锦说出提前对好的说词:“我发现有一队冒充羽林卫的人围了景王府,感觉不对劲,担心宫里会出乱子,就赶到北门。恰好北门值守的李将军是爹的旧部,我动之以理,他便和我一同进宫寻找您。”
兴乐帝定定看他片刻,没对此说什么,转个话:“景王……”
荣少锦:“我出来时让家将去救了。先前回去接姜闲进宫给您看诊,得知家将们已经赶走那群人,将景王与王妃接到家中保护。”
兴乐帝闭上眼睛,又喘了几口气,再次睁眼看他:“你确定……是景王了吗”
荣少锦轻叹,双手握住兴乐帝的手:“舅舅,你一定会好起来的。”
兴乐帝这回费力地笑了下,目光转到后面吕宦官身上。
吕宦官立刻上前,听兴乐帝念了几名重臣的名字:“去,把人都叫来。”
等人期间,姜闲给兴乐帝行过第二次针,这回用上了艾灸。
吕宦官再喂他吃了半碗粥,兴乐帝的脸色才没再青白得那么渗人。
几名重臣被羽林卫带进屋中,一见兴乐帝的模样,心头就重重一跳。
先前他们见来传旨的是羽林卫,而不是平常的宫中内侍,心下就已经奇怪,此时更是已经闪过好几种猜测。
兴乐帝示意他们看向已经摆好笔墨与杏黄锦帛的桌面,下了三道旨意。
第一,宣王、端王犯上谋逆,褫夺宣王的皇太子之位,着大理寺、刑部、御史台共同审理此案。
第二,开阳侯、北门将军等所有勤王有功者,论功行赏。
第三,册封景王为皇太子,在皇帝养病期间行监国权。
虽只是短短几句话,却不难想象出刚过去的一夜有多么惊心动魄。
几名重臣相互看看,躬身应是,到桌边低声商量片刻,就提笔起草诏书。
三道诏书写完,一一念给兴乐帝听,确认无误,再誉抄一份存档。荣少锦取出玉玺,在六卷圣旨上盖下印。
几名重臣见是他拿着玉玺,禁不住又相互对着眼色。
一切尘埃落定,吕宦官叫来马车,让羽林卫将兴乐帝送回寝宫。
李将军会带人一直“护卫”几名重臣,确保他们在等下的朝议上宣读那三封诏书,并给新储君献上玉玺。
荣少锦、姜闲和华大夫则出了宫,各自回家。
且不说那三封诏书将会引起何等轰动,此时荣少锦还是和姜闲共乘一骑,带着家将们慢慢往长公主府走。
大事终成,荣少锦彻底放下心来,亲密地搂着姜闲,下巴搭在他肩上,用只有两人听得见的低声问:“圣上还能好起来吗”
姜闲轻叹:“元气大伤,只能好好养着,不能劳心劳神。而且,以后都不能人事了。”
荣少锦跟着叹气:“能捡回一条命已经是大幸。你都不知道,我见到的时候还以为没救了。真没想到武敏吉能这么毒,要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