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节(2/2)
文章的背景和基调,改词简单,但背后的逻辑不是简单地改了词就能跟着改的。比起实际的利益所得,语言文字真的就只是小节了,若上至朝堂下至贫民之家都是女性绝对权威,那一个表述谁前谁后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。只要底层利益撬动了,社会结构的基石打好了,一切的话语表述自然而然也就会转变侧重,新的总会替换旧的,在时间的长河中该变的自然会变。
另外,本文设定不是母权女尊,女君女爵女官不是天然存在的。设定是永初帝靠一己之力收拾山河,是传统暴力革命的路数,而她手下的人是有男有女的,她要把女人的权利扶起来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合理性,但又要去平衡手下的男女之间的利益平衡,所以必不可能直接变成母权或者女尊社会,因为这样她坐不稳江山,原本支持她的男人也会反对她。
但只要她犁过的地方,如鹤州,女人的地位是和男人平等的,性别的对立是小的,而其他利益的对立是依然存在的。而没犁到的地方,如沁州,便没有走出破而后立的一步,就较大程度保留着原有生态变成了一个遗留问题。永初帝、卫杞的母亲和卫杞,作为统治者,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皇权君权,她们扶女权也是因为这个,而不是因为真的要把天地乾坤翻过来。这是阶级的局限性,也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。
我尝试去写这个复杂的社会、多元的矛盾,去构建一些我自己觉得有趣的议题,试着埋了一些深层的线,里面确实有很多细节可以讨论,诸如女性力量的崛起对封建王朝的多元矛盾的影响之类,男女问题不过是其中小小的一个点。若大家愿意挖掘也可以与我探讨。若是没有看出来,那也不是什么大事,应是我笔力不足,尚不能把控到位,那诸位便当爽文来看即可,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欢乐,就已很好了。
*此前关于母权的论述与用词有不当之处,或有歧义,已有更正。2023.11.4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二论加冠与及笄
看见有人问为什么采用原是用于男子的弱冠,这里略作解释。
简单来说,我就是不愿意用女子十五及笄,一是十五岁太小,二是冠与笄意义截然不同,我选用更有政治意义的那一个。
虽然加冠及笄都是成年礼,但二者的意义截然不同,并不仅仅是男女形态上的区分。
《仪礼》用了一整篇《士冠礼》来讲加冠的流程和礼仪,《礼记》也有一节专讲《冠义》,“冠者,礼之始也。是故古者圣王重冠。”说人的根本就是礼义,礼义就要从仪态服饰举止开始做,冠礼是一切礼的开始,所以很重要。
冠礼三次加冠,一次比一次尊贵。是要启发其立志向上,加冠之后代表这个小孩成为了成年人,代表着这个人拥有了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,他也拥有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权利,顺便也能成婚生子组成自己的小家庭。天子诸侯就算年纪小也会提早让他们行冠礼,以让他们尽早执掌国政,就是因为冠礼有着这样政治意义上的宣告。冠是对这种身份、权利的一种具象体现,所谓“君子死而冠不免”,不是迂腐地执着于服饰,而是说冠是君子的气节和尊严的体现,所以冠是与君子绑定在一起的,背后是一整套儒家的逻辑。
而对及笄的记载是什么,“女子许嫁,笄而字”(礼记·曲礼),“十有五年而笄,二十
另外,本文设定不是母权女尊,女君女爵女官不是天然存在的。设定是永初帝靠一己之力收拾山河,是传统暴力革命的路数,而她手下的人是有男有女的,她要把女人的权利扶起来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合理性,但又要去平衡手下的男女之间的利益平衡,所以必不可能直接变成母权或者女尊社会,因为这样她坐不稳江山,原本支持她的男人也会反对她。
但只要她犁过的地方,如鹤州,女人的地位是和男人平等的,性别的对立是小的,而其他利益的对立是依然存在的。而没犁到的地方,如沁州,便没有走出破而后立的一步,就较大程度保留着原有生态变成了一个遗留问题。永初帝、卫杞的母亲和卫杞,作为统治者,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皇权君权,她们扶女权也是因为这个,而不是因为真的要把天地乾坤翻过来。这是阶级的局限性,也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。
我尝试去写这个复杂的社会、多元的矛盾,去构建一些我自己觉得有趣的议题,试着埋了一些深层的线,里面确实有很多细节可以讨论,诸如女性力量的崛起对封建王朝的多元矛盾的影响之类,男女问题不过是其中小小的一个点。若大家愿意挖掘也可以与我探讨。若是没有看出来,那也不是什么大事,应是我笔力不足,尚不能把控到位,那诸位便当爽文来看即可,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欢乐,就已很好了。
*此前关于母权的论述与用词有不当之处,或有歧义,已有更正。2023.11.4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二论加冠与及笄
看见有人问为什么采用原是用于男子的弱冠,这里略作解释。
简单来说,我就是不愿意用女子十五及笄,一是十五岁太小,二是冠与笄意义截然不同,我选用更有政治意义的那一个。
虽然加冠及笄都是成年礼,但二者的意义截然不同,并不仅仅是男女形态上的区分。
《仪礼》用了一整篇《士冠礼》来讲加冠的流程和礼仪,《礼记》也有一节专讲《冠义》,“冠者,礼之始也。是故古者圣王重冠。”说人的根本就是礼义,礼义就要从仪态服饰举止开始做,冠礼是一切礼的开始,所以很重要。
冠礼三次加冠,一次比一次尊贵。是要启发其立志向上,加冠之后代表这个小孩成为了成年人,代表着这个人拥有了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,他也拥有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权利,顺便也能成婚生子组成自己的小家庭。天子诸侯就算年纪小也会提早让他们行冠礼,以让他们尽早执掌国政,就是因为冠礼有着这样政治意义上的宣告。冠是对这种身份、权利的一种具象体现,所谓“君子死而冠不免”,不是迂腐地执着于服饰,而是说冠是君子的气节和尊严的体现,所以冠是与君子绑定在一起的,背后是一整套儒家的逻辑。
而对及笄的记载是什么,“女子许嫁,笄而字”(礼记·曲礼),“十有五年而笄,二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