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节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制的烤炉里烤制。

    每种馅料江竹都做包了十个,最后还剩下一些面,他眼睛一眯,塞了两颗山楂进去,做了两个特殊的月饼,当做彩头。

    而叶安年这边,工程也十分巨大。这几日他陆陆续续扎了一百来个花灯,把他的小木车都塞满了。

    什么兔子的,荷花的,锦鲤的,还有样式普通的六角和八角的花灯,但上面都花了不同的图案,题了诗句,或写了灯谜。

    奇巧的滚灯也做了一些,因为是做给小孩子的,叶安年特意用红纸剪了好看的花样贴在糊好的灯面上。

    这样等点燃里面的蜡烛,小孩儿推着灯在地上滚的时候,烛光照着贴在灯面上的花样,就会映的鲜红好看。

    两人忙活了大半天,半下午的时候,才装上东西,带着两个孩子,赶着牛车优哉悠哉的往镇上去。

    中秋这日的甜水镇着实热闹,就连周良的牛车,都还停在镇子一入口的大树下。

    一般赶上这种节日,他都会留的晚一些,等村里人在镇上逛够了再走。

    他们这小村小镇的,偏僻却也安逸,常年没什么匪盗,晚点回去,也不会不安全。

    两人先是去买了几只肥美的螃蟹,然后赶着牛车直奔西街,此时天色还亮着,相较于热闹的泥人巷来说,西街安静的有点冷清。

    不过钱婆婆和青娘已经在铺子门口都挂上了灯笼,大红的灯笼稍微提了些气氛。

    “过来啦。”钱婆婆笑眯眯的。

    今天过节,泥人巷的摊贩们都忙的没工夫来吃东西,钱婆婆这会儿也正闲着。

    隔壁的伞铺倒是紧闭着门,叶安年瞥了一眼,钱婆婆解释道:“青娘在的,她就是这样,平时也很少露面,等会儿吃饭时候,她就过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叶安年点点头,“我们买了些螃蟹,待会儿蒸了吃,江竹还做了些月饼,给您和青娘尝尝。”

    江竹拎了装好的两包月饼走了过来,递到钱婆婆手里:“做了四种馅儿,您尝尝看合不合口味。”

    钱婆婆看着用油纸包的方方正正,上面还贴了一张红纸,写着“福”字的包裹,笑得合不拢嘴。

    “喜欢喜欢,你们俩待我这老婆子也太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婆婆人好。”叶安年道,“平时对我们也多有照顾。”

    “都是邻居呢,应该的。”钱婆婆笑眯眯的,“这天色还早,你俩还有事要忙吧?”

    她瞧见牛车上拉着的小木车了,就知道叶安年肯定是要摆摊的。

    “嗯,”叶安年点点头,“做了些花灯,打算趁着节日卖一卖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手可真巧,什么都会做。”钱婆婆拉着叶安年,怎么看怎么喜欢,“那你们小两口去忙吧,俩孩子交给我看着就成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麻烦婆婆了。”想想泥人巷这会儿人正多,带着福崽和丁秋也不方便,叶安便答应了。

    福崽和丁秋都是听话的孩子,跟钱婆婆也熟了,从自家铺子搬了两个小凳子出来,坐在门口跟钱婆婆聊天闲话。

    江竹和叶安年则推着小木车去了泥人巷。

    本想着这个点了,泥人巷应该会有空位置,却不想因着过节,一整条街都被占满了,一点空地都没了。

    两人只好在泥人巷最里头连着西街的拐角处停下了车子,给管巷子的人交了钱。

    叶安年把小木车的木架子升起来,将赵楠他们做好的泥叫叫都摆了上去,然后挑了几个不同样式的花灯,将里面的蜡烛点燃,挂在小木车上。

    顿时,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花灯都亮了起来,散发出暖黄色的光,将小木车照亮,摆在货架上的泥叫叫也都被映的鲜活灵动起来。

    天色渐渐晚了,泥人巷的人也多了起来,来逛的大都是领着孩子的一家三口,也有单独带着孩子的妇人和夫郎。

    今日中秋,泥人巷摆摊的也卖的多跟节日有关,卖花灯的不少,还有卖花环的,用真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