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节(2/2)
“你小时候怎么像个娃娃一样?”
乐蕴更是疑惑:“我小时候?”她不觉好笑,“你见过?”
“方才刚刚见过。”苏祎道,“小小的,白白的,说话咬舌头,动不动就脸红……”
乐蕴瞧她说的煞有介事,却知此事绝非是真的,不禁道:“你做梦……梦到了?”
“然也。”
“那你做什么了?”
“抱了抱,摸了摸,还……受了你三个响头。”
乐蕴哼了一声,躺回床上:“信你才怪。”
苏祎也跟着躺回去,抚摸她的长发,嗅着上头淡淡的香气,低声道:“阿蕴啊……”
“嗯?”乐蕴闷闷地问,“你想做什么?”
“你说呢。”
乐蕴如临大敌,揪着被子摇了摇头:“我困了,好困了。”
“不困的,不困的。”苏祎说着缩进被中,不断地向下爬去,伸手摸着乐蕴的腰带,一扭便扭散了。
乐蕴惊得浑身一抖,却已逃不得了,被她捉住手臂按在小腹上。
那些纠葛,那些回忆,是真是假,都已不再要紧。
只有这人是真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儿童节快乐啊小乐乐!
第152章 永诀之情
“老师。”
新皇见人来了,微微颔首致意。
柳崇徽望着堂上那似曾相识的容颜,仿佛透过这位年轻的女皇,看见了记忆中深藏的那个人。
她不觉一怔。
柳崇徽今日辞官致仕,不着官服,只束青衣。苏纯悫低垂着眼眸,因甚少见到她着此衣,不觉光阴似乎从未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。
“臣见过陛下,恭祝陛下万福。”
新皇略正了正神色,垂眸看向案上的玉带:“老师请起。”
柳崇徽起身侍立于下,新皇目光中含着且怜且敬的神色,命人将那玉带赐予柳崇徽。
柳崇徽接了玉带,再此敛衣下拜,叩谢皇恩。
新皇道:“朕闻老师欲乘舟下江南,江南之地多水泽烟障,老师万望保重身体。”
柳崇徽心中苦笑,她的离去,不过是与新皇之间达成的一个妥协,这个敦敏而忧郁的孩子,终究继承了她血脉中的狠辣,已然欲展宏图,自己的存在只会是一个妨碍 。
也好,何况她早已厌倦了凡尘。
“臣多谢陛下关怀,亦望陛下珍重。”
新皇垂下凌厉的凤眸,屏退众人,而后在一道一道屏风的阻隔间,起身走到了柳崇徽的面前,一如她幼年、少年、在无数次,于艳阳春风中走向这位清雅的老师般。
她还记得母亲的抚摸与父亲的悲愁,记得只有她会抚慰自己的伤心,记得自己的生辰,记得她袖中的杜若与腰间的花椒……但她不能留下她,她们之间有君臣大义,有师生之情,便足够了。
秋叶靡靡,秋江瑟瑟,庭中梧桐萧疏,芭蕉已黄,年轻的生命即将大展身手,一如华阳,而老去的灵魂则终究欲寻山水,寄托余生。
苏纯悫凝视着她温和的神情,半晌道:“此一别,只怕终生不能再见老师来此之迹。”
柳崇徽轻笑道:“臣必于山外之地,日夜祝
乐蕴更是疑惑:“我小时候?”她不觉好笑,“你见过?”
“方才刚刚见过。”苏祎道,“小小的,白白的,说话咬舌头,动不动就脸红……”
乐蕴瞧她说的煞有介事,却知此事绝非是真的,不禁道:“你做梦……梦到了?”
“然也。”
“那你做什么了?”
“抱了抱,摸了摸,还……受了你三个响头。”
乐蕴哼了一声,躺回床上:“信你才怪。”
苏祎也跟着躺回去,抚摸她的长发,嗅着上头淡淡的香气,低声道:“阿蕴啊……”
“嗯?”乐蕴闷闷地问,“你想做什么?”
“你说呢。”
乐蕴如临大敌,揪着被子摇了摇头:“我困了,好困了。”
“不困的,不困的。”苏祎说着缩进被中,不断地向下爬去,伸手摸着乐蕴的腰带,一扭便扭散了。
乐蕴惊得浑身一抖,却已逃不得了,被她捉住手臂按在小腹上。
那些纠葛,那些回忆,是真是假,都已不再要紧。
只有这人是真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儿童节快乐啊小乐乐!
第152章 永诀之情
“老师。”
新皇见人来了,微微颔首致意。
柳崇徽望着堂上那似曾相识的容颜,仿佛透过这位年轻的女皇,看见了记忆中深藏的那个人。
她不觉一怔。
柳崇徽今日辞官致仕,不着官服,只束青衣。苏纯悫低垂着眼眸,因甚少见到她着此衣,不觉光阴似乎从未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。
“臣见过陛下,恭祝陛下万福。”
新皇略正了正神色,垂眸看向案上的玉带:“老师请起。”
柳崇徽起身侍立于下,新皇目光中含着且怜且敬的神色,命人将那玉带赐予柳崇徽。
柳崇徽接了玉带,再此敛衣下拜,叩谢皇恩。
新皇道:“朕闻老师欲乘舟下江南,江南之地多水泽烟障,老师万望保重身体。”
柳崇徽心中苦笑,她的离去,不过是与新皇之间达成的一个妥协,这个敦敏而忧郁的孩子,终究继承了她血脉中的狠辣,已然欲展宏图,自己的存在只会是一个妨碍 。
也好,何况她早已厌倦了凡尘。
“臣多谢陛下关怀,亦望陛下珍重。”
新皇垂下凌厉的凤眸,屏退众人,而后在一道一道屏风的阻隔间,起身走到了柳崇徽的面前,一如她幼年、少年、在无数次,于艳阳春风中走向这位清雅的老师般。
她还记得母亲的抚摸与父亲的悲愁,记得只有她会抚慰自己的伤心,记得自己的生辰,记得她袖中的杜若与腰间的花椒……但她不能留下她,她们之间有君臣大义,有师生之情,便足够了。
秋叶靡靡,秋江瑟瑟,庭中梧桐萧疏,芭蕉已黄,年轻的生命即将大展身手,一如华阳,而老去的灵魂则终究欲寻山水,寄托余生。
苏纯悫凝视着她温和的神情,半晌道:“此一别,只怕终生不能再见老师来此之迹。”
柳崇徽轻笑道:“臣必于山外之地,日夜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