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9节(2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尊严、财富和地位都荡然无存了!

    第125章

    文武百官很快达成共识, 只要荀澜将玉玺和废天子刘辩归还长安朝廷,中原的一切升迁、官职委任都有商量的余地。这样的让步虽然屈辱,但经过贾诩的威胁, 他们也认识到当务之急是先保证朝廷的正统性。

    荀澜拒绝了荀彧、徐庶等人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计谋, 归还了刘辩。与其有一个吉祥物傀儡皇帝,他更倾向于消除汉室天子对诸位臣子和中原百姓的影响力, 刘辩这个烫手山芋还是及早送走的好。

    在治下的州郡,他甚至派陈宫和法衍对高调的皇室后裔重点调查,以中原律典的“天子犯法、与庶民同罪”行刑。由于当时皇亲国戚隐匿人口成风、各种不交赋税, 这一查都是一个准。除了刘备这种家室没落、为官清廉的, 大部分皇室后裔都被狠狠罚了一波,不仅要补齐赋税,严重者还被流放岭南。

    百姓见状, 无不拍手称快,这家事情引发了很高的讨论度,街头巷尾都在说:

    “原来皇亲国戚也没什么啊, 犯了错照样要挨板子~”

    “那咱们以后也不用见了皇亲国戚的马车就要避了, 他们杀人也要偿命的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,有了中原王,我们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被人随意欺辱了!”

    “我王说了, 鼓励百姓举报隐匿人口和不交赋税者, 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豪强士族,犯了罪都一样得补缴罚款, 与庶民同罪!咱们若是举报了大户,倒时他罚款越多, 咱们拿到的赏钱也越多, 足以拿着钱到江南去置办庄园, 一辈子吃穿不愁呢!”

    这样的严刑峻法和重点打击,不仅大大削弱了皇室的权威,还让百姓对律法的敬畏之心更甚。将皇亲国戚罚得倾家荡产,再流放了一大波之后,他们在中原的存在感就微乎其微了。在官场上,也无人再谈及自己家室如何。自报家门时要牵扯出来祖上十八代的习俗一去不复返,更注重自己如今的“学历”和官职,连刘备也再不提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。

    担忧刘协和远在长安的文武百官刷存在感,荀澜掐住了长安向西的官道,派遣甘宁带大军驻扎在那处。

    西部长安和中原往来不方便后,抄小路西去的人就更少了。毕竟水往低处流、人往高处走,中原繁华如斯,好端端地谁想无故去西北?也就只有重利的行商,会绕路带着蜀锦、书籍、纸笔、红糖等产品前往长安和西凉。

    荀澜相信很快,百姓就会遗忘毫无存在感的汉室天子了。至于自己治下的一些心系汉室的臣子,他打算用时间来告诉他们:没有天子你们过得更好。

    其实新提拔上来的臣子大都不希望汉室回归,毕竟回归意味着小皇帝任用亲信宦官,给朝廷换一大波血,到时候一个阉人的亲眷都能替代自己,在自己头上耀武扬威。

    寒门的学子们也不乐意,任谁也不想回到以前给人做炮灰的日子,现在努力就能考上官府编制,以前全是拼门第,每个郡一年的官员选拔就那么几个,还都给了官老爷的亲眷,任谁都不想上升通道被堵住。

    荀澜得到了中原王的封位,昭示天下,自此名正言顺地统治十一个州郡,分封王国内百官,但他留下了玉玺,随便找了个理由打发走了长安的使者。

    现在称帝,必然有许多旧臣阻挠,所以他在一点点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