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节(2/2)
瓒喘气之机。难怪主公特地吩咐过, 不要和他多言。
动摇军心失败, 曹操无奈,只得迎敌。
郭嘉和张飞带来的军队皆是豫州人, 皆听不得人骂自家州牧。若非有荀州牧, 自己一家指不定和兖州百姓一样备受欺凌, 曹操一番话反而起了反效果。
夏侯兄弟和曹仁兄弟死战, 加上乐进、李典的护持, 才堪堪护曹操逃过一劫。但乐进被张飞生擒,李典中箭被兵卒们捉住,曹操和公孙瓒带着残余骑兵五千,狼狈不堪地投奔了在济宁城的袁绍。
这一战打至天明,荀澜缴获了无数的兵器辎重,还有许多的俘虏。对于这些俘虏的处置,谋士们产生了分歧。
贾诩觉得这几万人是负担,都是要吃饭的,乃是拖累。俘虏不如就地坑杀,主公的仁慈不必面向敌人。
荀彧亦觉得押送俘虏回洛阳太耗费己方军力,不如驱赶他们作为先锋,攻打济宁城。说白了,就是当攻城的炮灰了。
郭嘉则认为,强令这些人打仗也没什么明显效果,这些人对己方军队没有归属心,又要去攻打昔日主公,斗志极弱。兖州的俘虏可以放他们回乡与家人团聚,以示主公仁慈,幽州的俘虏可以在打下公孙瓒后,拉去冀州打仗。
荀澜也是同意郭嘉的意见,唯一纠结的是——粮食问题。他不愿意增加赋税,增加百姓的负担,这个年代的百姓生活得已经够苦了。
豫州、荆州秋收的粮草,刨除军费的开支,还要用在日后兖州、青州的赈灾上,这样才能□□两州,让百姓知道跟着谁能有好日子过。
至于从南方运粮,那边杂交水稻刚开始推广种植,粮食产量不足以支撑他郡战争。而且 路途遥远,路上多有消耗,根本不划算。
粮草不足,总不能跟历史上一样,用死人肉当肉干吧?
“冀州粮草充足,可以就地取粮。”知道主公的烦扰,郭嘉再提议:“当速战速决打下济宁城,再快速行军至冀州,这样粮草无忧。”
提到济宁,荀彧笑了起来:“主公,我倒是觉得,公孙瓒和曹操灰头土脸去投奔袁绍,反而会吓到他,说不定此时的袁绍已没有了战意。”
荀澜难以置信道:“文若的意思,袁绍不会弃城而逃吧?他们还有一战之力啊。”
“但他们最为倚仗的公孙瓒骑兵损伤过半,如此一来,士气必然低落。主公,有个法子可以一试,”考虑到公孙瓒受伤、袁绍惦记着冀州的地盘,荀彧建议道:
“不如命兵卒晚上悄悄离开军营,白天从远处纵马而来,以树枝拖在马后,掀起尘土阵阵,造成援军源源不断的假象。在这样的兵力威胁下,他们意见必定产生分歧。”
这法子当初董卓也用过,让洛阳百官摸不清他到底有多少兵力。荀澜新胜,士气正足,趁机往济宁城推进,在城外扎营,和袁绍、曹操及公孙瓒呈对峙之势。在路上,荀澜还劝降了曹操手下的两员大将——李典和乐进。
初时李典和乐进还是誓死不降的,毕竟两人追随曹操好几年了。
但经过口才过人的郭嘉劝说,再加上荀澜用催熟粉显示了下自己神仙手段是真,两人不得不降服。
荀澜放了兖州的残部,让两人带兵一部分豫州军。这样,即使两人有什么歪心思,也翻不起浪花来。毕竟豫州军最认可的,不
动摇军心失败, 曹操无奈,只得迎敌。
郭嘉和张飞带来的军队皆是豫州人, 皆听不得人骂自家州牧。若非有荀州牧, 自己一家指不定和兖州百姓一样备受欺凌, 曹操一番话反而起了反效果。
夏侯兄弟和曹仁兄弟死战, 加上乐进、李典的护持, 才堪堪护曹操逃过一劫。但乐进被张飞生擒,李典中箭被兵卒们捉住,曹操和公孙瓒带着残余骑兵五千,狼狈不堪地投奔了在济宁城的袁绍。
这一战打至天明,荀澜缴获了无数的兵器辎重,还有许多的俘虏。对于这些俘虏的处置,谋士们产生了分歧。
贾诩觉得这几万人是负担,都是要吃饭的,乃是拖累。俘虏不如就地坑杀,主公的仁慈不必面向敌人。
荀彧亦觉得押送俘虏回洛阳太耗费己方军力,不如驱赶他们作为先锋,攻打济宁城。说白了,就是当攻城的炮灰了。
郭嘉则认为,强令这些人打仗也没什么明显效果,这些人对己方军队没有归属心,又要去攻打昔日主公,斗志极弱。兖州的俘虏可以放他们回乡与家人团聚,以示主公仁慈,幽州的俘虏可以在打下公孙瓒后,拉去冀州打仗。
荀澜也是同意郭嘉的意见,唯一纠结的是——粮食问题。他不愿意增加赋税,增加百姓的负担,这个年代的百姓生活得已经够苦了。
豫州、荆州秋收的粮草,刨除军费的开支,还要用在日后兖州、青州的赈灾上,这样才能□□两州,让百姓知道跟着谁能有好日子过。
至于从南方运粮,那边杂交水稻刚开始推广种植,粮食产量不足以支撑他郡战争。而且 路途遥远,路上多有消耗,根本不划算。
粮草不足,总不能跟历史上一样,用死人肉当肉干吧?
“冀州粮草充足,可以就地取粮。”知道主公的烦扰,郭嘉再提议:“当速战速决打下济宁城,再快速行军至冀州,这样粮草无忧。”
提到济宁,荀彧笑了起来:“主公,我倒是觉得,公孙瓒和曹操灰头土脸去投奔袁绍,反而会吓到他,说不定此时的袁绍已没有了战意。”
荀澜难以置信道:“文若的意思,袁绍不会弃城而逃吧?他们还有一战之力啊。”
“但他们最为倚仗的公孙瓒骑兵损伤过半,如此一来,士气必然低落。主公,有个法子可以一试,”考虑到公孙瓒受伤、袁绍惦记着冀州的地盘,荀彧建议道:
“不如命兵卒晚上悄悄离开军营,白天从远处纵马而来,以树枝拖在马后,掀起尘土阵阵,造成援军源源不断的假象。在这样的兵力威胁下,他们意见必定产生分歧。”
这法子当初董卓也用过,让洛阳百官摸不清他到底有多少兵力。荀澜新胜,士气正足,趁机往济宁城推进,在城外扎营,和袁绍、曹操及公孙瓒呈对峙之势。在路上,荀澜还劝降了曹操手下的两员大将——李典和乐进。
初时李典和乐进还是誓死不降的,毕竟两人追随曹操好几年了。
但经过口才过人的郭嘉劝说,再加上荀澜用催熟粉显示了下自己神仙手段是真,两人不得不降服。
荀澜放了兖州的残部,让两人带兵一部分豫州军。这样,即使两人有什么歪心思,也翻不起浪花来。毕竟豫州军最认可的,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