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节(1/2)
一号雅间品陶居。”
“就他们旁边一间。”
君麒玉抛出一锭金子,店小二笑容更盛。
“好咧!”
醉仙楼号称二绝,景绝酒绝,布置得是三步一景,雅致斐然,君麒玉可没闲工夫欣赏,甚至有点嫌这雅间隔音太好。
以他的耳力,隔间宋礼卿和何舟的声音竟都听不真切,如同窃窃私语,君麒玉移开屏风,耳朵贴在墙上听。
宋官生凑过去扒他肩膀:“君老魔,我想吃松籽虾仁。”
“你怎么这么馋呢?”
君麒玉只好先让店小二把醉仙楼的招牌菜全上一个遍,让他安分一点。
隔壁雅间里,宋礼卿和户部侍郎何舟对坐,两人面前是精致的菜肴美酒。
“宋大人,不知道你偏好什么口味,有什么忌口,醉仙楼的师傅是江南的名厨,你吃得惯吗?”何舟笑呵呵说。
宋礼卿颔首道:“江南菜精细可口,可以一试。”
“那就好,这道松鼠鳜鱼是醉仙楼的拿手菜,您尝尝。”何舟替他布菜道,“可喜欢吗?”
鳜鱼肉质鲜嫩,再以江南手法烹饪,宋礼卿赞不绝口。
“很好,肉美汁鲜,鳜鱼不柴不老,十分适口。”
君麒玉敛气屏声也没听清几个字,急得直皱眉。
“他们聊什么呢?”
宋官生也把耳朵贴着墙说:“你聋了吗?那人问我爹爹喜不喜欢他。”
君麒玉眼睛一瞪。
“那你爹怎么回?”
“说那人有才华还不老,十分适合。”
“我也不老啊!”
君麒玉一时间抓耳挠腮的,把宋官生手里那盘松籽虾仁抢过来。
“你耳朵好,先帮我仔细听,等会儿再吃。”
何舟放下筷子,拿出一本折子来。
“这是下官准备呈给皇上的奏折,下官第一回 写奏折,我怕出错惹皇上不悦,请宋大人过目,劳您多多指教。”
“何大人的字迹娟秀格式工整,皇上他批阅奏折随意潦草,并不曾苛责谁,你不必太过紧张。”宋礼卿笑着说。
何舟稍松懈道:“那便好,下官经验不足,真是诚惶诚恐。”
君麒玉迫不及待又问:“然后呢?说什么了?”
“说你的字潦草难看,人家的字写得好。”宋官生脱口而出。
君麒玉剑眉一挑,他字是随性一点……好吧马马虎虎,但是这重要吗?
这边宋礼卿读完折子,皱起了眉头。
他问道:“淮河决堤……今年江南又受洪涝之害吗?”
何舟叹息道:“是啊,下官是苏州人,自小便深受洪涝之苦,今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,如今在下有幸在朝为官,其实心系家乡,所以第一个折子便是为我的家乡父老请命,却不知道申请拨款五万两会不会太多?”
宋礼卿动了恻隐之心,说道:“以今年洪涝的规模,五万两也不多,毕竟这是惠民赈灾的大事……此次最好再激励百官和民间富商募集善款,我积蓄不多,愿意出五千两用于赈灾,算是对江南百姓的一点心意。”
何舟热泪盈眶,站起来就给宋礼卿行大礼。
“宋大人高义!下官代表江南百姓衷心感谢!”
“切勿多礼,朝廷每年用于赈灾的款项繁多,幸亏国库还算充盈,但总是拨款治标不治本,年年修堤年年决堤,此事要想办法尽早彻底解决才是。”
“宋大人高见,此事咱们从长计议……”
君麒玉耳朵离开墙,催促宋官生。
“赶快说说。”
宋官生也没听太清楚,便自动补上。
“他说他从小过得苦,幸亏当了官,总算是扬眉吐气了。”
“哼,诉苦博同情,小小技俩罢了。”君麒玉不屑地说,“那他说什么五万两?”
“就他们旁边一间。”
君麒玉抛出一锭金子,店小二笑容更盛。
“好咧!”
醉仙楼号称二绝,景绝酒绝,布置得是三步一景,雅致斐然,君麒玉可没闲工夫欣赏,甚至有点嫌这雅间隔音太好。
以他的耳力,隔间宋礼卿和何舟的声音竟都听不真切,如同窃窃私语,君麒玉移开屏风,耳朵贴在墙上听。
宋官生凑过去扒他肩膀:“君老魔,我想吃松籽虾仁。”
“你怎么这么馋呢?”
君麒玉只好先让店小二把醉仙楼的招牌菜全上一个遍,让他安分一点。
隔壁雅间里,宋礼卿和户部侍郎何舟对坐,两人面前是精致的菜肴美酒。
“宋大人,不知道你偏好什么口味,有什么忌口,醉仙楼的师傅是江南的名厨,你吃得惯吗?”何舟笑呵呵说。
宋礼卿颔首道:“江南菜精细可口,可以一试。”
“那就好,这道松鼠鳜鱼是醉仙楼的拿手菜,您尝尝。”何舟替他布菜道,“可喜欢吗?”
鳜鱼肉质鲜嫩,再以江南手法烹饪,宋礼卿赞不绝口。
“很好,肉美汁鲜,鳜鱼不柴不老,十分适口。”
君麒玉敛气屏声也没听清几个字,急得直皱眉。
“他们聊什么呢?”
宋官生也把耳朵贴着墙说:“你聋了吗?那人问我爹爹喜不喜欢他。”
君麒玉眼睛一瞪。
“那你爹怎么回?”
“说那人有才华还不老,十分适合。”
“我也不老啊!”
君麒玉一时间抓耳挠腮的,把宋官生手里那盘松籽虾仁抢过来。
“你耳朵好,先帮我仔细听,等会儿再吃。”
何舟放下筷子,拿出一本折子来。
“这是下官准备呈给皇上的奏折,下官第一回 写奏折,我怕出错惹皇上不悦,请宋大人过目,劳您多多指教。”
“何大人的字迹娟秀格式工整,皇上他批阅奏折随意潦草,并不曾苛责谁,你不必太过紧张。”宋礼卿笑着说。
何舟稍松懈道:“那便好,下官经验不足,真是诚惶诚恐。”
君麒玉迫不及待又问:“然后呢?说什么了?”
“说你的字潦草难看,人家的字写得好。”宋官生脱口而出。
君麒玉剑眉一挑,他字是随性一点……好吧马马虎虎,但是这重要吗?
这边宋礼卿读完折子,皱起了眉头。
他问道:“淮河决堤……今年江南又受洪涝之害吗?”
何舟叹息道:“是啊,下官是苏州人,自小便深受洪涝之苦,今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,如今在下有幸在朝为官,其实心系家乡,所以第一个折子便是为我的家乡父老请命,却不知道申请拨款五万两会不会太多?”
宋礼卿动了恻隐之心,说道:“以今年洪涝的规模,五万两也不多,毕竟这是惠民赈灾的大事……此次最好再激励百官和民间富商募集善款,我积蓄不多,愿意出五千两用于赈灾,算是对江南百姓的一点心意。”
何舟热泪盈眶,站起来就给宋礼卿行大礼。
“宋大人高义!下官代表江南百姓衷心感谢!”
“切勿多礼,朝廷每年用于赈灾的款项繁多,幸亏国库还算充盈,但总是拨款治标不治本,年年修堤年年决堤,此事要想办法尽早彻底解决才是。”
“宋大人高见,此事咱们从长计议……”
君麒玉耳朵离开墙,催促宋官生。
“赶快说说。”
宋官生也没听太清楚,便自动补上。
“他说他从小过得苦,幸亏当了官,总算是扬眉吐气了。”
“哼,诉苦博同情,小小技俩罢了。”君麒玉不屑地说,“那他说什么五万两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