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节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    会在南二里街的翡翠原石坊里看半天热闹,偶尔兴致来了还会出手赌上一把,算不上是什么大赚一笔,但也没什么亏损,他们俩赌的不大,偶尔还会出水头不错的绿,剩余的时间里隐匿行迹,但也若有若无地透露出了要去那座密林的周围涨涨见识,又只有他二人,不大引人注目,只是关注他二人的人都知道他们的行踪,又因着他们俩还时不时地换个地方耍两天,倒真像是出门玩乐的。

    就这么在滇南混了两月有余才启程回金陵,如今万事俱备,差的就是南梁缓过来那口气,还天下百姓一个国泰民安,海晏河清。

    回到金陵后,和彦和老管家合计了一下,决定将金陵的这座宅邸卖了换成银钱,举家离了此地,对外只称,家中的不肖侄子欠了外债,不得已还要李叔将主家的宅邸变卖,这把老骨头年迈受这流离之苦,老管家是忠仆,为和府劳心劳力了一辈子,主家已死,旁支的怕惹祸上身,早就离了金陵,只剩了老管家和家中一个仆人以及一座宅子,处置权自然也在老管家手上。换个地方隐姓埋名重新开始,过几天安稳日子。

    也不用太过偏远的村子,不太繁华的镇上刚刚好,金陵城的宅子卖了不少钱,但他们四个人,跟镇上买个不大不小的院子,再租个店面,重新开始做生意,他们看中了离金陵城不算太远的花容镇,这名字和镇子还算相得益彰,街上的女子确实称得上是花容月貌。

    镇上的人听闻这家来了双兄弟,大哥是个做生意的,家中遭了难只剩下叔父和一个堂弟,一行四人带的财帛所剩不多,只能暂落脚在此处。

    听闻兄弟三个都未曾婚配,堂兄弟生的不算出彩,沉默寡言的老实人,勉强算得上清秀,大哥又有些年纪大了,二十七八岁的男子了,未有过婚配,总叫人觉得是不是有什么隐情,倒是年纪最小的那个,年方弱冠,又生的那样好看,只是可惜了好像是个游手好闲,不务正业的,但架不住这家的哥哥好看又能干,将铺子经营的有滋有味的。

    不过半年,这街上的姑娘们都说这要是谁能嫁给这兄弟中的一个都是有福气的。

    这一行人在华容镇待了两年,媒人的门槛都踏破了,却没见着一个松口的,镇子上的人宽容,不过是不娶亲而已,倒也没生出来什么事端。

    崇安四年,南梁境内度过了一个暖冬,同时也是一个旱冬,这可不是什么好事,来年的收成也不知道会怎么样。

    值得庆幸的是,南梁与北黎之间并未发生过战乱一直相安无事,至今天,南梁国力强盛,北黎之民得以教化,互相初入对方国境已不再受限,战马换粮草的约定也早已废除,只是南梁的粮草价格受官家管控,私营商户不得哄抬,北黎商贩也开始讲羊毛,马匹,牛皮贩至南梁,回购粮食。

    稷存司依旧还在,每年都有官民商在此事上生出来矛盾,朝堂之上已有人上书取消稷存司了,韩谨最初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,颇为镇定,只是说了句“还不到时候。”

    这年临近年关的时候,和家偷偷办了场没几人知晓的喜事,和彦和韩谨的。

    说来本就不需什么仪式,只是和彦父母牌位还未祭拜过,趁着年关,和彦便带着韩谨去了祠堂,拜了三拜,和彦道:“爹娘,你们儿子找到心上人了,带过来给你们掌眼,你们以前就见过的,他是个很好的人,如此你们也就不必为我操心了,只有一点,在天上要好好保佑我们。”

    韩谨看了看和彦,也道:“爹娘,谢谢你们教养出了这样好的一个人。”

    老管家听闻大少爷带着小少爷去了祠堂,想着这是过年,也该去看看老爷夫人,远远地就瞧见两个人跪在一起,笑呵呵地走了,想来这一家人说说体己话,那他就不去打扰了,这大少爷和小少爷的身份不能表露这婚事也不能操办,好在他们也不是顾忌这些世俗礼教的人,但也总得有个仪式有个人作见证。

    和彦和韩谨也是这样想的,只是请老管家上布庄做了两身红衣服,这临到年关,成衣还得等些时日,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