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节(2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
    很有趣吧!^_^

    第三,关于古代风俗。

    说像希腊神话,其实说得不错。在希腊神话的描述中,有亲兄妹结合、子 Y-i-n 母……这些其实不光光是神话,更是取自现实。

    比方说,古埃及有多多美士王〈兄妹、姐弟结婚〉拉美西斯二世,甚至娶了他的亲生女儿;斯巴达克思的崇武〈男风〉盛行;巴比伦有坐庙礼─《河》卷二里有详细描写。

    古赫梯〈今安那托利亚〉,兄弟姐妹的**、父 Y-i-n 女或者子 Y-i-n 母、师徒**都是合法的,只有父子**是违法的,不过是交罚金就可以免除的小罪。

    这些在我们现代人眼中可能都是惊世骇俗的事情,但在那个年代都是司空见惯,非常普通的。

    有一句话叫做「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历史、指摘历史,是不公平的」。历史有历史的局限 Xi_ng ,在翻看的同时,过度的代入感是无意义的。百年之后的人们在评价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人时,可能也会冒出一句「匪夷所思」,如果是这样的话,不知大家会作何种想法呢?

    另外,三还曾见有网友提出:「历史就是过去的过去,何必那么执着呢?」

    过去的过去么?

    三认为这句话字面上是对的,但是并不苟同。

    时间能证明,历史有惊人的相似。所以,历史不光是「历史」,更是一面镜子,能从中预见未来,以之醒世。而忘记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就等于放弃未来。

    三不是学历史的,但是对历史深深着迷,过去一直想念历史系,不过最后还是选择了工科,这是我的遗憾。也许,以上的论调有失偏颇,纯属一家之言,希望大家看过就好。

    〈上文的数据部分取自书案,部分是区区在下的记忆,可能不准确,欢迎指正。〉PS:《河》在鲜网连载差不多十个月的时间,如今能印成铅字─兴奋之余,某三还有一点意犹未尽。

    从当初看电视,了解了女记者周佚君在加沙的故事,三就在网上、图书馆里搜集数据,花了大概几个月的准备时间,终于把《河》的基本故事大纲草草写好,这段时期相对后来每天的码字生涯,更加辛苦,却非常有意义……

    之前我有写过类似的题材,但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杜撰,这次以真实历史为依托,写起来真的很过瘾。

    PS又PS:《河》的结局桥段借鉴了《凯旋门》的结尾,关于房廷在二十一世纪的事迹,灵感来自《离上帝最近》一书。

    最后,感谢回形针和鲜同萌的众编编,这几个月来辛苦你们了;还有般落和美编,《河》的封面、插图和Q图,三都相当喜欢,由衷感谢你们的用心。

    ─壹贰三于二00七年一月二十三曰

    end

章节目录